南方网讯(记者/杨智明)2月25日,在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多位业界大咖对络病学理论给予高度的肯定,认为络病学理论可以说是我们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
第十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主会场
张伯礼院士指出:络病理论这二十多年来逐步在深入和发展,在一些慢性、复杂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络病理论指导下所研制的药物,在一些难治的疾病防治当中,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一些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络病理论现在可以说是我们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也被收入了我们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联合从全国遴选的27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理论传统创新典藏。
【资料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发表致辞
络病学理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在张伯礼院士看来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络病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发祥于《伤寒杂病论》,清代的叶天士是极大成者,因此络病理论是传承创新的典范;二是医和药结合,在理论指导下研制系列药物,用药物证实理论,这是成功的经验;三是每一个药都在上市以后进行了严格的循证再评价,评价方法比较严谨,结果令人信服;四是多学科的合作交叉,推动了络病研究的深入进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通过线上方式参会并发表致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文明表示,近年来,中医络病学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医药抗疫、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慢病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三局局长高战军发表致辞
中国工程院三局高战军表示,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传承的典范,在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外专家共同努力下,通过近四十年的努力,系统构建了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等理论体系,对多种难治性疾病的防治具有独特的指导价值,得到了国内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有力推动了中医药体系建设和中医药创新发展。
高战军指出,在面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对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时,以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连花清瘟,在应对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优势突出,成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性中成药,为全球抗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心脑血管病领域,研制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重大突破,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和示范。
据悉,刘德培、刘耀、张运、郝希山、陈志南、丁健、吴以岭、丛斌、于金明、贾伟平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海内外10万余名医学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齐聚大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