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黄永玉在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任何一种环境或者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别离的隐痛时,你必定是爱上他了。”
(资料图)
深以为然。
在跟异性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感受?
明明是初次见面,你心中却笃定地认为:
“我们之间,一定会产生点关系,一定会产生感情,不会是陌生人这么简单。”
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你不由自主地靠近对方;
靠近对方以后,你恍然间意识到:“原来,这就是我一直要找的人。”
其实,初次见面就能产生感情的人,或许是你“一见钟情”的对象。
-01
感情里,这3个阶段让人印象深刻
分别是:最初阶段,最高阶段,最终阶段。
最初阶段:
你跟对方初次见面,这一次见面就让你对他怦然心动,那是一见钟情的感觉。
四目相对,于人群中,于时间的荒野中,不早也不晚,刚好遇到彼此。
在那一刻,你们留给对方的印象是难忘的。
有些人,即使只见到一眼,就注定会留下念想。
就像写作:能够一眼就吸引人的,才是好开头;能让人读完意犹未尽的,就是好结尾。
加起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最高阶段:
在亲密关系里,也被称之为“热恋期”。
你们的感情,走到了最高峰。
如果用曲线来形容爱情,那这一刻你们俩的爱情处于最顶端。
默契,信任,安全感,无法被替换的爱意,你全都能在对方身上感知到。
异性之间的感情,也在最高阶段被放大无数倍。
如果画面能够定格,即使多年过去,你们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依旧存在这一幕。
最终阶段:
感情走到末尾,两个相爱的人即将分道扬镳。
这一刻,同样是让人难忘的。
有个概念,叫“蔡格尼克效应”。
也被称之为“未完成效应”。
人们对于未完成的事情,戛然而止的感情,往往有着更强烈的记忆;即使过去很长时间,你脑海中依旧对未完成的事情,充满执念。
明白了感情的3个难忘阶段,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初次见面,你们就会产生关系。
-02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你跟对方就产生爱情?
1、第一印象效应
人是“视觉动物”,男人喜欢看美女,女生喜欢看帅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里的“美”,不仅是自身,更是我们所看到的眼前的世界。
产生一见钟情的先决条件是:
对方留给你的第一印象很好,让你第一眼看到对方,眼睛就挪不开。
他的气质,他的眼睛,他的形象,他的穿着打扮等等,无一不在吸引着你。
那一刻,你的脑海中有个声音在说:
“难道,这就是我一直在等着的人吗?”
2、相似性与大脑的“奖赏机制”
所谓一见钟情,就是初次见面时,你的内心就产生了强烈的想念,渴望,欲望和感情。
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是:
在对方身上,你感受到“似曾相识”。
明明是初次见面,为什么如此熟悉?
我跟这个人,好像在哪儿见过?
没错,因为你的潜意识里某个人的身影,跟眼前的异性重叠。
比如说:
异性身上,具备你父母或者某个你有好感的人身上的影子。
看到对方,你感受到相似,熟悉与安全感,没由来地想要信任对方。
而感受到熟悉和安全感,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也就是“奖赏机制”。
奖赏机制就是:
看到对方,你还想要再看几眼;
勇敢一点,你或许会收获爱情;退后一些,爱情将从你身边溜走。
-03
一见钟情,是欲望还是爱情?
经常听到有人问:“一见钟情的感情,到底靠谱吗?”
从感情的角度来讲:
我认为,一见钟情是靠谱的;因为这样的感情,不掺杂利益,家庭背景,房子车子彩礼等客观条件。
你眼中只有对方,而对方的眼里也只有你。
但是从理智的角度分析:
一见钟情,似乎又不那么靠谱。
因为人在感情里,很容易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只看到对方的优点,从而忽略对方身上的缺点。
心理学家有这样的观点:
产生爱情的初期阶段,就像人对某件事“上瘾”。
我们的大脑会受到刺激,多巴胺、荷尔蒙等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我们的情绪波动剧烈。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产生爱情的必备条件之一啊。
一见钟情到最后,跟日久生情也没什么区别。
因为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从热烈的,变成温和的状态。
你问问周围那些结婚20年以上的夫妻,还有爱情吗?
爱情早已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存在:亲情或兄弟感情。
班贝格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得出一个结论:
一见钟情的产生,只需要0.3秒。
用0.3秒,就确定我们的终身大事,似乎有一些草率。
但不可否认的是:
你能不能跟异性产生关系,第一眼见到对方,心中就有感应。
思考题:
你遇到过一见钟情吗?
你认为,这样的爱靠谱吗?
关键词:
一见钟情
初次见面
最初阶段